答:3D打印机通过逐层堆叠材料将三维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件。其核心流程包括数字建模、模型处理、打印机准备、打印执行以及后期处理。
一、数字建模
1. 创建3D模型:使用专业的CAD软件设计3D模型,或者使用3D扫描仪获取现有物体的3D数据。初学者可以选择易用的软件,或者从3D建模网站下载现成的STL文件。
2. 模型导出:完成设计后,将模型导出为3D打印机可识别的格式,如STL和OBJ格式,这些格式包含模型的三维坐标信息和表面结构数据。
二、模型处理
1. 切片处理:使用切片软件将3D模型分解为多个二维截面层,每层通常厚度为0.05至0.3毫米,这决定了打印精度。
2. 参数设置:设置诸如层厚、打印速度、填充密度和支撑结构等参数。对于悬空结构,需要添加可溶解的支撑材料。
三、打印执行
1. 打印机准备:装载合适的打印材料(如 PLA、ABS、树脂等),校准打印平台,并确保第一层有良好的附着力。
2. 逐层打印:打印喷头根据切片数据逐层堆叠材料。常见的技术包括FDM(熔融沉积成型)、SLA(光固化)、SLS(选择性激光烧结)等。打印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,取决于模型的大小和复杂程度。
四、后处理
1、去除支撑:小心移除打印件上的支撑结构,对于水溶性支撑可用特定溶液溶解。
2、表面处理:通过打磨、抛光提高表面光洁度,对于精度不足的部件可先打印稍大尺寸再精细打磨。
四、后处理阶段
1. 移除支撑:清洗未固化树脂(SLA需酒精浸泡),小心移除打印件上的支撑结构。对于水溶性支撑,可以使用特定溶液将其溶解。
2. 表面处理:通过打磨、抛光或二次固化(UV光照),可提高表面光洁度。对于精度不足的零件,需要再进行精细打磨。